:::

說不才酷! 當心網路迷霧陷阱,遠離電子煙肺傷害

健康促進新知 / 2021-05-13 / 點閱數: 472

  您知道家中的孩子在上網看影片、和朋友用臉書(Facebook , FB)及 Instagram (IG)分享生活點滴的同時,電子煙的各種訊息已悄悄入侵他們的生活中嗎?根據國民健康署委託世新大學對網路與新興菸品監測的研究結果顯示,網路上充斥各式電子煙訊息,包含 283 個臉書社團/粉絲專頁與地標、超過 19 萬則的 IG 貼圖,顯示業者正透過網路傳播積極提高電子煙能見度。礙於目前管制電子煙法源不足,政府已進行菸害防制法修法以禁止電子煙製造、輸入、販賣、供應、使用、展示及廣告為方向,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於政府完成修法前,請關心家中孩子上網狀況,避免孩子被網路訊息迷惑進而使用電子煙,為協助家長學校老師認識電子煙及其危害,健康九九網站菸害防制館定期更新電子煙專區資料,歡迎家長、師長可多運用。

業者於社群媒體行銷 美化電子煙的謊言
  根據 2020 台灣網路報告 1 , 12-25 歲上網率為 98.4-100%,其中使用率最高的網路服務項目分別為社群論壇(95.6%)、即時通訊(90.2%)及影音/直播(87.4%),因此業者為吸引青少年使用電子煙,除設計酷炫多種口味,也透過這些平台大量散播電子煙資訊,刻意不提其對健康的危害,以酷炫外表、比紙菸危害較少等訊息吸引青少年掏錢購買。
  依據國民健康署 109 年委託世新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以「電子煙」等關鍵字於 FB 搜尋,可發現 283 個社團/粉絲專頁含有電子煙訊息(詳見表 1 ),進一步點閱內容,發現多數粉絲專頁為電子煙實體商店經營,用來推廣產品;社團則多為電子煙交流與買賣平台,網友可透過網路交易電子煙具與各式煙油。
  而以圖、照片版面為主的 IG 亦是另一個電子煙品展示平台,根據調查發現,電子煙在 IG 已有 198,000 則貼圖,半年內增加了 35,000 則(詳見表 2 ),多是圖樣精美的瓶裝煙油照片,或是網友吞雲吐霧製造出各式煙圈煙霧的圖文或影片。
  電子煙業者善用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在 IG 置放大量圖片,並連結至自家官網、拍賣網站或 FB 粉絲專頁,甚至提供店家地點、 Line 與 WhatsApp 等聯絡方式,擴增商品可觸及的對象,亦會配合電商優惠的光棍節 1111 推出活動促銷,以新潮的手法拉近電子煙與青少年的距離、吸引青少年好奇接觸進而使用電子煙。

零用錢多寡與電子煙使用有正向關係
  國民健康署 108 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高中職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為 5.6%,國中學生為 2.5%,推估超過 5.7 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另分析青少年可支配之零用錢與電子煙使用的相關性,發現平均每月零用錢部分 4,500 元以上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 10.8%、高中職生為 15.2%;而沒有任何零用錢的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 1.5%、高中職生為 3.1%,顯見青少年每月可支配的零用錢與電子煙使用率有正向關係,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關心給孩子零用錢的使用情形。

網站訊息藏陷阱 共同支持修法守護兒少健康
  國民健康署大家長王英偉署長表示,電子煙多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物質,而多數用於調製電子煙油的添加物,並非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些香料雖可合法添加於食品,但缺乏呼吸暴露毒理測試,直接吸入肺部,易導致肺損傷。
  完成修法前,國民健康署已會商網路購物平台業者,請平台業者協助加強商品管控機制,避免販售電子煙及煙油,但現階段僅有「含尼古丁煙油」依藥事法裁罰;電子霧化器等產品雖得以菸害防制法第 14 條處罰,除罰則過輕外(最高 5 萬元),業者改以果汁、精油等不同名稱販賣電子煙油,規避網路巡查機制或地方衛生局稽查,且透過社群網路買賣,使稽查難度更高,目前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在行政院審查中,期望各界支持政府擴大防制菸害之決心,共同致力保護國民健康。

:::

龍崎國中官方粉絲專頁

LCPodcast龍中好聲音

每日成語

ㄏㄢ ˊ ㄉㄢ    ㄒㄩㄝ ˊ ㄅㄨ ˋ
比喻學他人不成,反而失去本來的面目。(典故:壽陵少年學邯鄲人走路,他不但沒有學成,反而連自己原來的步法也忘了,結果只好爬著回去)

教師行政網站

空氣品質指標

計數器

總計: 5234252342523425234252342